发布时间:2025-10-15 17:00:07    次浏览
□专题统筹信息时报记者吴瑕张秀丽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张秀丽李楠楠吴瑕通讯员戴雨彭福祥许咏怡李晓姗白恬专题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引从昨天起,广州市医保全面实施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就医管理政策,职工医保参保人到社区医院(俗称“小点”)门诊就医,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为80%;若经“小点”首诊并经转诊后30日内,再到其他选定医疗机构(俗称“大点”)门诊就医,报销比例为55%,而不经社区医院首诊和转诊,直接去“大点”就诊,则报销比例为45%。与上周相比,新政首日办理定点的人流已大幅回落。市医保局温馨提示,目前门诊选点手续办理非常便捷,参保人可在今后有需要门诊就医的时候一并办理,无需专程前往医疗机构办理选点。现场社区医院人还是很多 需“人工登记”昨天上午9点,在位于五羊新城的东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楼挂号处,已经挤满前来办理“小点”定点的街坊。为此,该中心专门开设了专门的定点窗口为街坊办理。递交身份证、医保卡,再报上联系电话,记者体验发现,完成定点办理只需要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此外,与在大医院办理定点的手续不同,在社区医院办理定点,参保人无需准备小一寸照片以及病历。由于办理定点的街坊络绎不绝,在东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启动“人工登记”的模式,设专人专席,为前来定点的街坊提供服务,“如果今天只是来定点不看病,就可以在此办理,我们先登记参保信息,今晚加班录入电脑后,以后过来看病就可以享受门诊报销和转诊服务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昨天上午社区医院开门后两小时,参保人的登记信息就超过了150人,“这几天的定点量都快赶上去年下半年的量了。”来自荔湾区石围塘、越秀区大东街两家社区医院的医生也向记者介绍,上周办定点的人员,每天也有一两百人,最高峰的时候有接近40人在排队,排到了门外马路边。“临时增派了两到三倍人手都忙不过来。三甲医院昨天办理定点人数大幅回落记者昨天再次走访市内多家大型综合医院时发现,相比上月月底时前来办理定点的人数已经大幅回落。广州市内一些大型综合医院表示,上周每日定点人数比去年同期涨了3~5倍。中山一院医保办负责人肖良成介绍,新政实施前最后一周定点人数大约为平常的5倍左右,因涉及到医保局信息系统权限问题,无法查询准确数据,“职工医保定点增加尤为明显。前台压力很大,排队定点队伍太长了。”另外,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医二院一周的办理定点人数也分别达到4600、4400和3200多人以上。 分流轻病患者未有明显变化虽然提高社区医院医保报销比例只是广州分级诊疗的一个调节杠杆——目的是让更多的轻病患者到社区就诊,但从昨天来看,大医院门诊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肖良成介绍,门诊患者略有减少,但变化不明显,在1%~2%之间,属于正常范围。由于政策刚出台,变化情况难以预判,因此医院目前还在静观其变。提醒4月1日后何时办定点都一样“其实,大小定点不一定要4月1日前办理好。何时要到医院就诊时再做定点也无妨,市民不必为此扎堆。”南方医院负责医保的工作人员解释,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新政是从昨天开始实施。对于何时办理没有硬性要求。此外,也有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市民并不需专程跑一趟来办定点,“以后有需要到社区医院看病前,带上身份证和医保卡先到社区医院挂号窗口办理定点,再挂号,既可享受医保门诊报销的优惠了,并没有时间的限制。”社区医院转诊流程医生视病人的实际病情进行判断,确需转诊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填写完整的就诊病历,并签名。病人凭挂号单和病历到社区医院的收费处进行登记,收费员会通过医保系统为病人进行“转诊”登记。携医保卡及病历,前往已经办理定点的“大点”医院挂号就医。“大点”医院挂号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该病人的“转诊”身份。焦点问答患者可随意转诊吗?社区医生说了算昨天下午,在越秀区六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一位前来看耳鼻喉的阿姨就诊完毕后,要求医生给她办转诊手续。阿姨表示,她所需要的药物,社区医院没有,希望通过转诊到所定点的省级医院就诊,以获得55%的医保费用报销比例。对于该阿姨的要求,医生并没有轻易允许。接待的社区医生解释,单纯为省多10%的费用而转诊是不允许的,转诊的前提最起码要符合三级医生审查制,上述情况需在社区医院就诊、用药治疗后发现没有好转才能够转诊,“新政实施后,转诊不像以往那样口头或者凭转诊纸操作。4月1日医保的申请转诊系统要求基层医院注明转诊原因,这样就杜绝了违规操作。”对于将病人往大医院转诊,六榕社区医院办公室主任王伟端表示,虽然广州市卫生部门并没有针对“大小医保定点“就诊出个体化的转诊规范。“但我们最基本的操作是要通过三级医生确定患者的问题我们是治疗不了的,再将病人往上转。”转诊真的就省钱吗?实际上优惠力度不大对于一些患者以转诊为目的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心理,越秀大东街社区医院医生表示,“市民将10%的报销比例放大来看了,此新政仅是医保惠民的小倾斜。实际上,能够省回的钱不是他们想象的多。”该医生举例,以职工医保为例,每个月每人300元的额度。现在社区医院首诊无效,花去60块钱的额度,剩下240元额度恐怕不够在大医院的门诊支出。为此,他认为,医保新政将职工报销比例差距似乎拉大,但是实际上优惠力度不大。转诊有绿色通道吗?“医联体”有合作更便捷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大小点”之间的转诊都能够享受“绿色通道”。东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全科医生也告诉记者,目前,该社区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签订了“医联体”的协议,从该社区医院转诊到这两家医院的市民,可以通过“绿色通道”享受优质便捷的转诊医疗服务,但如果转诊到其他的大医院,如中山一等,就无法享受绿色通道,仍需按正常的挂号流程就医。“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社区医院就医,今后转诊便捷与否将是市民选择‘大点’的重要考量因素。这也会‘倒逼’大医院作出调整,制定更好的服务流程与社区医院对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定点。”